第七百一十一章 东宫调兵,状元何人-《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第(3/3)页

    大唐科举约定俗成,某一科状元为谁,那么这一刻,便以谁名字命名。

    比如上元二年,状元郑益,所以,上元二年便为郑益榜。

    如今上元三年,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吏部选出的会试之首,不再是世家子弟,反而是寒门出身的陕州程行谋。

    这种事情在整个大唐的科举史上是极少见的。

    李绚在知道这个结果的最初,就明白,这件事情会有大麻烦。

    所以当他知道吴越子弟有四人荣登皇榜之后,才会那样惊讶。

    不过还好,诸葛明辉和陆楼都有真才实学,徐安和孙贤虽然才能略显不足,荣登皇榜也是侥幸,尤其排名后列。

    这样即便是殿试成绩不好,也不能说他徇私舞弊。

    李绚这段时间都扑在了察查吐蕃间谍案,对于科举之事,他并没有多少关心。

    结果出来之后,他心里立刻清楚,是有人替他挡住了射向他的那些冷箭。

    如今,真正的风雨要来了。

    会试是无法改变,一切已经由吏部考功郎和一众臣官抵定,如今想要翻盘,就必须再由殿试动手。

    殿试的各位考官,还有各位宰相,尚书,对状元人选,都有自己的举荐之权。

    人心稍微挑拨,结果自然和会试完全不同。

    ……

    李绚神色恭谨的走进紫宸殿,目光快速的从站在两侧的诸相和诸位尚书身上掠过,最后扫了一眼前方的御案,随即低头拱手道:“臣南昌王李绚,拜见陛下,天后,太子。”

    尽管只是匆匆一掠,但李绚也已经看清楚,在御案之上,左侧上角放在一摞七张考卷,那是已经被定下来的二甲名单,剩下的三份试卷,有一份放在右侧上角,两份放在李治身前。

    明显,第三名已经定下,剩下就是一二名,状元和榜眼之争。

    诸相和其他尚书面色平和,但看皇帝的不决之色,就知道,此事有多难。

    李治稍微按了按眉心,抬起头,看向李绚:“南昌王平身。”

    稍微调整坐姿,李治接着说道:“朕听闻你与程行谋,许且,还有诸葛明辉,都有过接触,更想听听你对他二人的评价。”

    李绚心里顿时一惊,拱手道:“陛下,今日殿试之事,当由诸相和诸位考官,以及陛下定夺,臣不敢妄言。”

    李治不在意的摆摆手,说道:“无妨,你随便说,朕不过是随便问询一下罢了,之前太子和皇后,还有其他的给事中,中书舍人,朕都已经问过了,如今就想听听你的看法。”

    听到李治这么说,李绚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他的目光从两侧诸位宰相,六部尚书,还有相关考官的脸上快速掠过。

    这些人,各自立场不同,李绚并不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如何,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定论的,但眼下的事情,该不该开口,该如何开口,李绚必须谨慎,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罪无数。

    李绚看了一眼御案上放着的两份试卷,略作思索,沉声说道:“陛下,臣不知究竟因何纠葛,才让陛下无法定论,但状元之事,还是要以殿试之卷作为定论,其他诸事,人情也好,为人也罢,都是后事。”

    既然科考笔试,那么一切就以笔试成绩定论,完全没有必要掺和其他事情。

    尤其此番还是涉及吐蕃之事。

    李绚一句话,让众臣之心顿时肃然起来。

    李治点点头,说道:“你继续。”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