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摘录完这篇写于2018年的文章后,我曾动了把原文中选用的照片替换掉的念头,后来静下心来一想,当年就是那个水平,还是不换了。 我曾在第一章《游戏》一文中写过人生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在摄影中也是一样,我们心有美景后,美景不会自动变成一张照片。 我们必然要考虑是照局部还是照整体,从这个视角照还是从那个视角去照,主体在黄金分割点的什么位置,有时候还要考虑光线的作用等等,然后再按下快门。 所有人照相都是要经过这个自主或不自主的分析过程后才会按下快门。 没有例外,只不过照得多了后这个分析过程会变成下意识的形为。 其实在我选择用这一组桃花来代表这片桃林时,就已经舍弃了其他的花和枝干。 这就是眼有取舍。 眼有取舍是在心有美景的基础上的。 一定要先心有美景。 学摄影的时间长了自然也多了为很多朋友照相的机会,我有很多照片的背景就是一棵外人看来很普通的小树,几枝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枝叶,甚至有时候就是一面没什么特点的普通墙面…… 普通人看到这些就是普通的景,而我看到的则是拍完照片后的样子。 这就是心中有景,没有谁天生就是这样的,都是后天一点儿一点儿练出来的。 有了美景后,我们通过认真观察、取舍,找到了最佳拍摄点,镜头中也构图完美,主体突出,背景弱化,光线柔和…… 这时离最后成片仅一步之遥了。 按下快门。 这种方法在拍摄一些可以长时间相对静止的画面时还可以,但在拍摄过程中有许多精彩瞬间是一瞬而逝的。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手有捕捉。 手眼要快。 迅速拍下你觉得精彩的瞬间。 在静止的画面拍过一段时间后,我开始练习运动中的场景拍摄。 在上文中我说过,我是反对唯器材论的。 所以我照相基本上用那个随相机配置的摄像镜头。 拍人物用它; 拍花草红叶用它; 拍蜜蜂用它; 拍蜘蛛也用它; 拍蜻蜓也用它; 拍鸟……也用它,但拍不好了。 这个真没法做到从很多远的地方照出精彩而清晰的鸟的飞行动态。 走近了? 走近它们就飞了。 看来它们还不知道我是好人。 我一直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和不太懂摄影的人介绍说,想看摄影器材顶级不顶级可以问一下摄影师是照什么的,一般情况下,如果他说是“打鸟”的(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称呼拍摄鸟类题材的摄影师),那么这就是一个有钱的摄影师,先别管他照得怎么样,他那身装备可绝对是顶级的,基本上是6位数起步的。 为了练习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我曾在果成寺一个地方照鸽子,那个地方有几只鸽子在一块大石头上不停地飞起落下,我在地上不停地调整参数,再看再照,再调整,仍然模糊一片。 继续不停练习,可惜总是效果不好。 第(2/3)页